《我就是外貌協會!》
從小的願望,不是當醫生,而是當室內設計師。
和幸佳慧認識之後,閒聊談到從小的願望……她竟然也是要當室內設計師!
出國旅行時,很感慨……歐洲人不愛關窗拉窗簾,所以,經常路過就能一窺他們住家的陳設。屋裡並不豪華,但是常看到溫馨整潔美麗又有趣的房子。
反觀台灣,一般人的住家,就算花錢裝潢了,住久了,常見開始堆積雜物,或者毫無美感可言的擺設。
許多人對住家環境,好像要求不大,隨便能住能用就好。
我從小學一年級開始的嗜好……看美麗的房子~
那個年代,沒有錢買書,我從報紙、月曆、雜誌、廣告,四處蒐集房屋的照片。然後貼在舊的日曆本上,貼了厚厚兩大本。
每天快速寫完功課,不是出去玩,而是把兩本貼滿房屋照片的日曆本拿出來翻,死盯著看,可以一看就是四五個小時,一句話也不說,動也不動,那是我兒時極快樂的回憶。
這樣的興趣,長大卻沒有成為我的工作,倒是成了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。
無法忍受髒亂的環境,什麼東西都希望擺得美美的,然後,單望著都歡喜。
婚前,我家很小很擠,父母極度節儉,瓶瓶罐罐紙箱塑膠袋……全部捨不得丟,看了都難受。
可是,我是小孩做不了主。
等結婚之後,我第一個家在新興國中附近。
很小,室內只有22坪,臥室小到只能擺一張床,一個衣櫥和一個很小的梳妝台。不過,小兩口住得挺舒服的。
後來生了孩子,到孩子兩歲,搬到大一點的房子。
這房子是二手屋,我們不需要再裝潢即能入住。雖然裝潢的品味與我並不合,不過對當時工作、照顧小孩到焦頭爛額的我們很適合。只是沒有停車位!加上我剛開業,離我診所很遠,每天來回兩趟,非常浪費時間!
只好在1997年再度搬家,這次就搬到現在住的地方了。
室內只有34坪。
不過,夠我們一家三口住。
這地方本來四周都是菱角田、田埂路,白鷺鷥飛翔,頗有都市中難得的農村味,我好喜歡。
誰也沒想到,才過幾年,漢神巨蛋建起來,田地被填土,來了瑞豐夜市……
我們繼續住,只是在去年,做了大整修,希望可以再住20年~
找了舊照片,看到住屋的變化,彷彿也看到自己心境的起伏。
人如其屋,屋造人心啊~
*1-5張照片,是第一間22坪小房。(看到那個“忍”字了嗎~)
*6-11張照片,是二手屋。
*12-23張照片,是現在住的房,第一次裝潢的樣子。
*後面十張照片是整修後~(有看到洗碗工天天辛勤工作的成果嗎?檯面永遠亮晶晶~)